雞蛋的營養價值解析:蛋白質吸收利用率超高!還能做糖心蛋這樣吃~

說到蛋白質,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雞胸肉、牛肉或魚類,但其實,雞蛋才是天然食物中蛋白質吸收率的冠軍。它不只營養豐富、便宜好取得,還能變化出超多種料理。像我平常就習慣做一批糖心蛋放冰箱,想吃就有,超級方便。但你知道嗎?不是每一種雞蛋都可以拿來做糖心蛋,選對蛋真的很重要!




為什麼雞蛋是最優質的蛋白質來源?


吸收率超過94%,堪稱黃金標準


雞蛋中的蛋白質生物利用率高達94%,意思就是吃下去後,幾乎全被身體吸收拿去用,效益超高。它的胺基酸組成也非常完整,符合人體需求,所以常被當作其他蛋白質來源的比較基準。簡單來說,雞蛋的蛋白質是「全方位營養型」。



熟蛋比生蛋吸收更好


有些人會以為生吃蛋比較營養,但其實不然。生蛋中的蛋白質成分中,有一種叫做「卵白素(Avidin)」的蛋白質,它本身會和維生素B群之一的「生物素(Biotin)」緊密結合,形成一種非常穩定的複合物。這樣一結合後,生物素就無法被腸道吸收利用了,等於吃進去也白搭,甚至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生物素缺乏。


好消息是:卵白素遇熱會變性,也就是加熱後它就失去活性,不再與生物素結合了。所以只要把蛋煮熟(不管是全熟或半熟都比生蛋好),就不會有這個問題,生物素也能正常被吸收利用,蛋白質吸收率也更高。




做糖心蛋要挑對雞蛋,不是每顆都能用!


請認明「洗選蛋」、「可生食」標示


不是市面上每顆蛋都能拿來做糖心蛋!要選擇經過清洗、殺菌處理並冷藏配送的洗選蛋,最好是有標示「可生食」、「安心生蛋」或「適合做溫泉蛋/糖心蛋」的品牌。有些雞蛋是常溫販售、未經處理,吃半熟很容易有沙門氏菌風險。




茗羕教練私藏糖心蛋做法:三步驟就搞定


我自己幾乎每隔一陣子就會煮一批糖心蛋放冰箱,當早餐吃、配麵配飯都方便。做法很簡單,只要三步驟就搞定:


  1. 煮蛋:水中放一匙鹽(目的是不要讓蛋白遇溫破殼流出太多),水滾後切中火,放入退冰完成的雞蛋,小火計時煮6分半到7分鐘。
  2. 冰鎮:馬上撈起來泡冰水,這樣比較好剝殼,蛋黃也會呈現漂亮的糖心狀態,大概泡到雞蛋降溫、好剝殼就可以了。
  3. 醃製:醬汁比例我習慣用:水600g+日式醬油150g+味醂50g,再加一包滷包、適量冰糖下去煮沸就好,放涼後再放入剝好的蛋(約20顆),冰進冰箱泡製一晚就可以吃囉!二天會更入味~


這邊有泡製的小訣竅要傳授給大家:用密封袋裝蛋及滷汁,將空氣壓出後,蛋就可以無死角的360度完完全全泡在湯汁中,時不時去翻動一下蛋蛋們,他們就會泡出小麥肌膚色,看起來更好吃!


做好後冷藏保存可以吃個3~4天沒問題,非常適合忙碌的上班族或媽媽們備餐。我家的糖心蛋通常是二天內秒殺,撐不到三四天,哈哈!




結論:蛋白質補充靠雞蛋,美味營養一次滿足


雞蛋不只便宜、營養、好料理,還是天然蛋白質吸收率第一名,絕對是值得放進每天飲食裡的超級食材。特別像糖心蛋這種做法簡單又好保存,只要選對蛋、煮對方式,就能安心享受那種滑嫩又濃郁的美味。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吃得健康又方便,那就趕快試試看吧!